统计
  • 文章总数:3648 篇
  • 评论总数:39 条
  • 分类总数:23 个
  • 最后更新:4天前
秦汉帝国:中国文明的历史(三)

日本京都学派的著名历史学家编写,为读者从不同角度展现稳定、强盛的秦汉时期的中国历史全貌。 ☆本书为读者讲述了短命的秦王朝至稳定的汉王朝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其内容丰富详实、生动有趣,论证严谨客观,融入了作者多年的研究精髓。 ☆本书在日本多次再版,畅销不衰,可谓是一本相当精彩的中国秦汉史通俗读物。 本书以《史记》和《汉书》等史料为基础,结合大量考古发掘和实证研究,对秦汉时期的史实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叙述和简明扼要的评论。作者不仅介绍了秦汉时期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而且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启发读者对这段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由于实证的研究方法及详细考证,本书可谓是历久弥新,是普及秦汉历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的历史(二)

日本史学泰斗贝塚茂树编写,为读者讲述中国春秋战国那个大动荡时代的历史,深入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留给中华文明的印记。 ☆本书的作者贝冢茂树,是日本史学界的泰斗,在甲骨文和金文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 ☆本书既有学术书籍的优点——严谨细致、思想深刻,又不乏一些丰富有趣的 历史故事、学界逸闻,语言平实却不平庸,观点独到却不偏颇。 周王朝衰落的同时,中国社会秩序也逐渐崩溃,中国进入战乱频仍的春秋战国时代。在“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这个时代也孕育出了许多新生事物,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本书通过对《左传》《史记》等大量古典文献的引用,从这一新的角度来更加积极地解读这一段历史。

中国文化的开端:中国文明的历史(一)

日本顶尖大学知名教授编写,带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中华文明的萌生过程,领略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内容丰富详实,论证严谨客观,叙述流畅自然 ☆运用考古学和古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多个角度还原从旧石器时代到西周王朝结束这段 中华文明萌生时期的历史情况 ☆从西周礼乐制度、宗法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早期制度中,一窥中华文明渊源与发展的真相 本书运用了大量考古学、历史学的知识还原了从北京猿人的旧石器时代到西周王朝结束这段中华文明萌生时期的历史,通过考古资料及甲骨文、金文等文字资料,深入发掘商、西周时代的社会,关注商、西周时代的礼乐制度是如何被儒家吸收并逐步形成中华文明的基础的,是一部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渊源的有深度、有广度的畅销级著作。

原始码:成为比尔·盖茨

「有時候,真希望能回到13歲,重新與世界約定: 只要你勇往直前、不斷學習、更深刻理解, 就能創造出真正有用、創新的事物。」 —— 全球同步上市 —— 比爾・蓋茲親筆自傳 首度公開他的養成之路! 所有超凡成就,都有開始的路徑 比爾・蓋茲,當代最具影響力與變革力的企業領導人與慈善家,他的成就早已廣為人知。 他20歲從哈佛輟學、創立微軟,大規模授權軟體的創新商業模式,將微軟發展成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也將全世界都推進了資訊革命的浪潮。從此,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徹底改變。 權威傳記作家艾薩克森在《時代雜誌》中寫道,比爾・蓋茲是「當代最重要的智慧與人物」。 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蓋茲快速累積了龐大的財富,他31歲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全球首富。他成立全球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會,投身慈善事業,用智慧與財富,致力於解決氣候變遷、全球健康與美國教育等重大挑戰。蓋茲對於科學與科技創新的看法與影響,一直是大家追蹤的焦點。 蓋茲成名得很早,雖然大家熟悉他的成就,但是,對他個人所知甚少。比爾・蓋茲到底是怎麼成為影響世界的比爾・蓋茲? 蓋茲回顧他的人生,發現形塑他一路走來所有的關鍵,其實都在他早年的成長歲月。 「成功故事常把人簡化成某些刻板印象: 神童、天才工程師、充滿矛盾的商業大亨。 我的故事,充滿許多非我能控制的獨特情境, 塑造了我的性格,影響了我的選擇。」 蓋茲梳理他的成長,首度揭露形塑他一生的重要影響與關鍵特質。 蓋茲從小就能屏蔽外界雜訊、長時間專注,他習慣在書中找答案、靠閱讀大量吸收新知,在腦中逐漸建立心智模型;他喜歡數學與邏輯的秩序,小學就想成為「每天都在解決問題的科學家」。 早熟的蓋茲很早進入叛逆期,也很早開始追求獨立,但蓋茲之所以成為今日的蓋茲,要歸功於成長過程的許多重要人物。 祖母從遊戲中啟發他運用大腦深度思考,父母「嚴厲的愛」提供了剛好的支持與適度的壓力,鼓勵他不設限追求卓越、接觸外界、培養社交能力。蓋茲也遇到許多好老師,引導他拓寬視野,也給他探索的自由。學生時代的朋友更成為幫助他不斷進步的夥伴。一群少年在新時代的曙光中遇見了程式與電腦的世界,把自身能力變成一門好生意,成為新興產業的領跑者,引發了改變世界的科技革命。

余华文学课

读10000遍都读不懂的文学名著,余华为你1次讲清楚! · 大师级阅读指南!作家余华解读50+中外名家,60+文学名作,以顶级作家的洞察力,1次讲清楚文学名著好在哪里! 余华:“我不敢说我作为一个作家怎么好,但作为一个读者,我非常优秀。” · 珍贵干货!余华:“是读者的经历养育了我写作的能力。”从小镇牙医到顶级作家,靠“很会阅读”走上作家之路的余华,诚恳总结60年阅读生涯的点滴心得! · 跟着余华抽丝剥茧读文学,从作家生平、作品风格到写作手法、细节处理,读出经典作品每一个细节里的美妙。 余华:“二十年多来,我像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那样保持了阅读的饥渴,我可以说是用喝的方式去阅读经典作品。现在我感到自己开始用品尝的方式去阅读了。我意外地发现品尝比喝更加惬意。”

不说告别的贼

◎爱伦·坡奖、钻石匕首奖、夏姆斯奖、安东尼奖得主 侦探小说巨匠 劳伦斯·布洛克 作品 ◎二手书店老板、纽约绅士窃贼 雅贼伯尼不说告别! 英雄末路? 泯然一笑 视险如夷 ◎十五篇作品勾勒伯尼的一生 结尾收录作者与角色横跨四十年的交谈 四十年前,美国侦探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创造了一个享誉世界的角色:伯尼·罗登巴尔,一位聪明、灵巧的窃贼。他不仅偷走了古董、邮票收藏和无价的艺术品,还偷走了数百万读者的心。 本书首次将所有关于伯尼的短篇作品收集起来,从伯尼初次登场到当书店老板的他遇到自己的猫,从伯尼勇闯好莱坞的悲惨遭遇到他的“纽约旅行指南”……还有两篇全新的文章,一篇介绍雅贼的起源,一篇聊聊伯尼的未来:作者在考虑退休时,与自己创作的角色面对面促膝长谈。 在所有的侦探小说中,从未有过像伯尼这样的角色——这位充满魅力、智慧和创造性的窃贼,让两代读者都乐意将他“请到家”。

雪的练习生

当代最接近诺贝尔奖的日本女作家,童话笔调速写“冷战”下的奇妙人生 ❄️继夏目漱石《我是猫》猫眼看人间后,多和田叶子披上熊皮,栖身于苏联和德国的马戏团、作家协会、书店、动物园……讲述那时的会议、天气、三文鱼,还有人类的男男女女。 ❄️当代Zui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女作家,以童话的笔调,速写“冷战”大历史下的奇妙人生。 我是一只北极熊,曾经是莫斯科的“马戏之花”,受伤退役后写起了回忆录。我把作品投稿给杂志,竟让自己踏上了流亡的旅途。西柏林的稿纸白得就像故乡的冰原,我提笔写下未出世的女儿和外孙的名字,故事便自动向未来发展了下去…… “无人肯听的故事就像敞着口子的洞,我被吸进那里,消失不见。”——局内人幻化为局外“熊”,隔着厚厚的皮毛感受有墙和没有墙的柏林;时代剧变就像一场大雪,那么轻,又那么重。

看不见的中东

中东拥有着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明,也是一片时常被战火和纷争阻隔的神秘土地。 在山呼海啸般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文化、习俗的高压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如何在夹缝中维系日常生活?他们的人生如何被时代左右?他们如何看待那些改写历史和命运的重大事件? 在性别极度不平等的国度,女人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她们的人生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性别?她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存现状? 带着诸多好奇和疑惑,作者姚璐用四年时间(2016—2020),克服各种困难,独自前往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伊朗、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同时她以女性身份的便利,以“沙发客”这种独特的旅行方式,深入31个陌生的中东家庭内部,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她得以与当地的许多女性密切地相处、交流。 经过四年扎实的旅行和深度的观察,作者用这本《看不见的中东》,为我们揭开一个新闻之下长期被硝烟和纱袍遮掩着的更为鲜活、丰富的中东世界,以及这个动荡、神秘的世界里个体的命运、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和女性的生存状态。 作者姚璐也是一名摄影师,书中配有70多幅高质量的纪实与风光摄影作品,与文字互为补充、交相辉映。 ★ 日常生活视角,更为真实、丰富的中东。不同于聚焦中东的政治、战争、难民等新闻热点,本书作者更关注长期被硝烟和纱袍遮掩的普通中东人的日常生活,因此她住进一个个中东人家里,深度参与中东人民的日常生活——参加家庭聚会、婚礼,在伊拉克过开斋节,在叙利亚看足球赛,在沙特阿拉伯的沙漠里露营,等等,呈现出一个更内部,因而也更为鲜活、丰富的中东世界。 ★ 女性视角下的中东,女性视角下的中东女性群体。涉足中东高风险地区的游客几乎都是男性,但受制于中东的宗教、文化和习俗,男性很难深入当地人家庭,几乎无法与当地女性相处并深入访谈。作者作为极具亲和力的女性,用“沙发客”的方式住进中东家庭,非常罕见而难得地展现了女性视角下的中东和中东的女性群体,关注中东女性的受教育权、工作权、家庭暴力等问题,既揭开了一层颇有些神秘的面纱,也呈现了跟我们既不同也有几分相似的生活和内心。 ★ “高难度旅行”与深度的解析和思考。近年以游客身份走遍中东的人极少,尤其是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四年间,受制于战争,受制于糟糕的邻国关系和签证互斥政策,作者不得不根据局势频繁调整计划。本书记录了作者旅行过程中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对中东的历史、战争、女性等问题做出了深入解析和思考。 ★ 高质量的风光和纪实摄影作品。作者也是一位知名风光和人文摄影师,书中配有70多幅高质量的纪实与风光摄影作品,与文字互为补充、交相辉映。

财富方程式

人人都想拥有财富,更渴望早日实现财富自由。作者用犀利、幽默的语言阐明,理财不只等于投资,而是一场关乎品格塑造、职业选择与时间复利的全面修行。他在书中给出了一条简单直观的财富方程式: 财富 = 专注 + (自律 x 时间 x 分散投资) 大到人生规划、资产配置、家庭关系,小到习惯培养、天赋发掘、人际交友、花钱储蓄等,书中的100多条建议不仅能让读者稳步积累财富,更能助其做出明智的人生决策。 这本书里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也没有一夜暴富的秘诀,只有脚踏实地从积累到驾驭财富的方法。它告诉读者,财富的终极意义是使我们拥有自由选择的人生。唯有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财富方程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它,我们才能变得更富足,更自洽,更幸福。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 学了那么多知识,离真实世界却越来越远? 走过那么多风景,仍找不到那个真正可以安顿自己精神的“故乡”? 在一个不被允许停下的时代,我们如何在确定性和开放性之间找到第三种选择? ★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世界就是参考答案! 奇葩说人气导师刘擎对话清华社会学者严飞,帮你在“卷”与“躺”之间找到第三种选择。一部当代东亚青年必备的反内耗指南,蔡康永、马东、李诞、梁文道、鲁豫、罗翔重磅推荐! ★ 两位顶尖学者的智识力量,八次人间清醒的疗愈对话,一本写给所有焦虑之人的“答案之书”。 “无法确定方向的时候,做所有年代都值得做的事情。”这本书帮助你在内卷时代,更好地安顿自我。不必怀念过去,也不必过分寄予未来。人是通过自己的遭遇和叙事来建构自我的,去发现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值得做的事情,那必定是一种成长,走向一种更健硕和更丰沛的心灵养成。 ☆本书邀请了两位顶尖学者,在全球一流学府哈佛大学,进行了八次诚挚交心的智趣对话,涵盖了教育、旅行、乡愁、痛苦等主题,带来一堂当代人找到自我确认的必修课,展开了一次关于自我认同的探索之旅,并指引我们如何在悬浮的时代重建自我的锚点。 ☆两位作者结合历史、自然、科技、文化、政治、哲学、社会学等众多元素,通过对人与世界重大问题的对话与追问,解读社会的发展与复杂性,解析时代与自身的困惑,反思我们的处境和对自我的认同与理解,为进退失据的现代人在确定性和开放性当中找到第三种可能性,启发我们以新的视角探索自我和世界,更好地做出对自我的一种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思考。

月亮与篝火

《月亮与篝火》是意大利作家切萨雷· 帕韦塞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小说,首次发表于 1949年。 弃婴“鳗鱼”厌倦了在美国的闯荡,回到意大利北部乡村寻找失去的童年,却意外了解到故乡在法西斯占领时期的残酷往事,意识到他所追寻的故乡早已破碎。无尽的怅惘中,他再次踏上旅途。 ✦切萨雷·帕韦塞:战后意大利文学的引路人,卡尔维诺的精神导师。帕韦塞比卡尔维诺年长15岁,二人曾同在伊诺第出版社工作,是帕韦塞发现了卡尔维诺的才能,卡尔维诺视帕韦塞为师长,帕韦塞是卡尔维诺的第一读者。 ✦《月亮与篝火》:帕韦塞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知名意大利语译者陈英全新译本。附译者后记。 ✦ “我们需要一个故乡,即使只是为了离开它。”叙述者寻找故乡,却不得不再次踏上旅程的故事映照了作者时常琢磨的《李尔王》中的话:“就如忍受来时的路那样,人也必须忍受此后的旅程。”而帕韦塞在小说出版的次年苦闷离世,小说中的愁绪和悲剧感仿佛是整个时代的情绪。 ✦118×170mm小开本,方便携带。

阅读是安静的自我觉醒

本书是德国作家黑塞的读书随笔精选集。 黑塞写书、爱书,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一生写了3000余篇书评,思考读书的目的与过程、人与读书的关系,也分享自己喜爱的读物。 他认为读书必须走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阅读的目的不应当是为了忘却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为了重新更加自信而成熟地、牢牢地把握我们自己的生活。 黑塞强调书与自我的内在统一,他的文学评论不是客观的分析,而是经过内化后从中超拔出来的“随感”。在这本书里,他不以学者的立场而以读者的心境去谈“读书”,在这我们能透视黑塞如何将书籍世界化为自我世界,从而建立适合自己脾性的书目。

一小时漫画金融思维

金融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几乎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多了解一些金融知识、金融思维,可以让你不再人云亦云,而是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好地理解很多经济事务背后的逻辑与原理。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金融学入门读物,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金融的定义和本质、金融机构的分类、金融产品的类别及配置、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等,带你系统了解各项金融常识;第二部分深入讲解了常见的八个金融思维,帮你走出认知误区,早日成为理财能手;第三部分详细解释了高频金融术语,分析这些指标背后隐藏的深意,助你轻松看懂金融新闻、了解金融政策、把握市场走向。本书可供对金融感兴趣的人员阅读,可帮助你快速了解金融知识、掌握金融思维,也可作为大众投资理财的参考读物。

有翼之暗

◎名侦探与铭侦探的对决!麦卡托鲇的最后一案 致敬《黑死馆杀人事件》和埃勒里·奎因 多重解答 崩坏结局 暗黑前卫 ◎岛田庄司、绫辻行人等推理大师盛赞 入围2013年“周刊文春日本推理BEST100”榜单 京都近郊伫立着一座具有欧洲哥特风格的洋馆,那是今镜家的宅邸苍鸦城。私人侦探木更津悠也因为同时寄来的一封委托书与一封恐吓信,与助手香月抵达今镜家,自此踏入了苍鸦城的杀戮世界。今镜家成员一个个身首异处,还出现了匪夷所思的密室、死而复生的幽灵。死神在苍鸦城展开暗黑的羽翼,无人能猜透凶手的意图与布局,困境中,另一位侦探麦卡托鲇登场……

我们四个

《我们四个》由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四位诗人的作品构成,并附有翻译家王家新的编译后记。这部四人诗选集中展现了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一生的创作成就。诗人、翻译家、评论家王家新把四位诗人放在一起,不仅因为他们以各自的创作代表了俄罗斯白银时代和俄苏诗歌的至高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分担了共同的诗歌命运。从个人生活、诗人友情到文学创作,这四位诗人也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在很多意义上,他们是一个整体,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诗歌神圣家族,或者用布罗茨基的一句话说,“他们一起覆盖了整个诗意的宇宙”。

临安之变

本书全方位展现南宋初期激烈的政治、军事、文化震荡,揭示南宋疆域上偏安、政治上独裁、文化上沉滞的形成过程和内在逻辑,叙述的时间段大约自建炎四年(1130)至绍兴十二年(1142)。 建炎四年,金人搜山捡海无功而返,标志着南宋进入实质性的建国期;绍兴十二年,宋金签署和平协议,南宋完成建国进程,完成了国家重构,正式建立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政治体制、军事体制,奠定了基本的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 这是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也是一段值得咀嚼的历史。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屈辱与荣耀,斗争与妥协,都能够在这里找到理性的反刍和精神的皈依。 南宋是一个存在感较弱的政权,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时代。 南宋弱,弱在偏安一隅,从始至终一直受到来自北方政权的威胁,民族自信心遭受空前打击,变得极为敏感脆弱。 南宋影响深远,则表现在诸多方面:重塑了自尊与自卑相融合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觉性极大地增强;意识形态趋于保守,儒学逐渐归于一体,文化模式走向稳定、内向甚至沉滞僵化;开创了 “绍兴体制”,结束了北宋皇帝“为士大夫治天下”的政权模式,中国政治进入独裁专权时期。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国之初的政治选择息息相关。那么,南宋统治者为什么要选择偏安?是大势使然还是有意为之? 所有这些特质相辅相成,都与南宋建中国政治为什么会走向独裁?是优化进步还是贻害无穷?

规则:我们依之生存的历史

规则几乎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则决定我们的开工和收工时间、开学和放假的日子,引导路上车辆的往来,规定了结婚的对象和方式,关系到足球比赛里怎么得分,定义了哪些是能带上飞机的行李,决定句子的语法,在咖啡厅宠物是不是受欢迎。除了这些写在标志牌、手册和法律中的明确规则,还有许多没有明言的潜在规则。 规则之网编织得如此紧密,几乎没有哪种人类行为能逃脱得了规则……我们可能会对现有的规则感到恼火,并渴望那些我们没有的规则,但无论如何,任何社会、文化都离不开规则。 本书中,历史学家洛林·达斯顿追溯了规则在西方传统中的发展,并展示了规则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通过法律论文、烹饪书、军事手册、交通规则和游戏手册等大量案例,达斯顿证明,尽管规则的多样化内容令人眼花缭乱,但它们采取的形式却出人意料地少而持久。达斯顿揭示了三种经久不衰的规则:计算和测量的算法、治理的法则和教学的模型。她生动地说明了规则是如何变化的——灵活的规则是如何变得僵硬的,反之亦然,以及曾经令人讨厌的规则是如何成为日常规范的。 规则几乎存在于每一件你能想象到的事情中:从细致的规章制度到自然法则。达斯顿在这些多样性之下探究规则什么时候起作用,什么时候不起作用,以及为什么一些关于规则的哲学问题像哲学本身一样古老,而另一些则像计算机一样现代。

祈愿女神

你想知道几年后的未来呢?──东野圭吾 我不需要未来。今后无论发生什么都无所谓。我不需要知道。真正重要的是现在。 月乡神社有一棵具有神秘力量的楠树,传说人们只要向它祈念,愿望就会得以实现,目前由玲斗守护管理。 高中女学生佑纪奈来到月乡神社,想要在此寄卖她自制的诗集,以帮助家计。不久后,一名落魄男子没有付钱便拿走了诗集…… 玲斗本以为这不过是日常小事,不料数日后警方突然上门,在神社内搜查找出与某起入室抢劫案相关的物证,而这一切,都和那名拿走诗集的男子有关…… 与此同时,玲斗在认知障碍咖啡馆偶遇了有记忆障碍的男孩元哉。在看到佑纪奈的诗集后,元哉找到了灵感与生活的方向。元哉与佑纪奈一拍即合,酝酿出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计划。 一无是处的人,苟且活着的人,不敢想未来的人,“对社会无用的人”,走到尽头绝望的人……都配得在这人世间。 不管你正在遭受着什么,但是你还活着,这就很好了。

罗宾计划

☆ 几近完美的出道之作!横山秀夫“一笔入魂”梦幻首作! ☆ 获第九届三得利推理小说大奖佳作奖,改编电视剧由上川隆也领衔主演 ☆ 人性的残酷与温柔,都被剖开在眼前,直扎你心。 在警局的年终酒宴上,一张紧急纸条带来惊人消息: 十五年前的女教师自杀案实为他杀 ,嫌疑人为当晚潜入校园的三名问题学生。 案件追诉时效即将过期,仅剩二十四小时! 警方紧急重启调查,发现案件背后不仅隐藏着女教师的死亡真相,还交织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与不堪。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起案件似乎与“昭和三大悬案”之一的“三亿日元抢劫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极限追凶过程中,警方揭开一个个谜团,却不知自己正步入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阴谋之中……

怪谈研究室

“恐怖推理大师”、本格推理大奖得主三津田信三 宝藏短篇集! ★恐怖推理天花板,看完整晚不敢关灯! ★“恐怖推理大师”、本格推理大奖得主、《首无》作者三津田信三,直击恐怖的宝藏短篇集! ★亡者涉海而来、无头女步步紧逼、裂口女月下狂奔…… 本格推理X恐怖怪谈!5个短篇看得你冷汗直冒! ★日亚评分高达4.2分! ★三津田信三深受中国读者喜爱,代表作长居豆瓣热门日系推理TOP10! 曾获本格推理大奖、“本格推理·BEST 10”第1名等奖项!作品横扫各大榜单! ★华美和风篇章页设计!你是否能看透背后的秘密? ★翻开本书,与“恐怖推理大师”一起沉浸式体验真正的恐怖! ★认准读客读悬疑,本本都是大师级。(读客悬疑文库) 京都某大学图书馆地下层,有一间收集恐怖离奇案件的怪谈研究室。 研究室的两名学生,正在用推理探寻一桩桩怪谈的真相—— 亡者道上,已故之人的身影竟涉海而来。 昏暗公馆,无头女对古老家族紧追不舍。 捕兽笼中,破碎的遗体上遍布人为伤痕。 密闭房间,女学生夜半遭天降之力袭击。 怪病村庄,裂口女子屡被目击月下狂奔。 即使得到合理解释,恐怖现象仍在发生。这究竟是鬼怪作祟,还是巧妙隐藏的犯罪? 直到怪谈揭秘时才发现,真正的恐怖原来刚刚开始!

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v 深入宫廷内幕:带你走进真实的清宫,揭示太监与皇帝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v 全新视角:这本书不仅能满足读者对太监的好奇心,而且将他们置于治国之道和宫廷政治的核心位置去讨论。 v 历史再现:通过生动的叙述和详实的宫廷档案、内务府案情报告,使读者切身感受到17、18世纪清宫的日常生活。 v 权力博弈:书中揭示了太监如何在清朝早中期的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展示了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v 深度研究:广泛利用历史资料,构建了一个个详尽而引人入胜的太监故事,全方位展示了他们的私人生活。 v 角色多样:从忠诚的太监到最终背主的个体,书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太监形象,丰富了历史叙事。 v 社会影响:通过探讨太监对内廷和外廷运作的重要性,揭示了他们在维持清朝政治秩序中的关键作用。 v 皇帝心理解读:作者通过对太监管理政策的研究,展示了清朝皇帝如何努力避免重蹈明朝覆辙。 v 学术贡献:这本书不仅是对太监历史的深入探讨,也是对清朝皇权和宫廷政治研究的重要贡献。 v 故事感人:普通太监的生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的清朝宫廷世界,读者能从中获得深刻的情感共鸣。 《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为解读清朝前150年太监与皇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时期涵盖了清朝历史上三位最重要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他们的统治观念都深受明朝宦官腐败当道的影响。在这部极有开创性的著作中,作者探讨了清朝皇帝如何设法避免重蹈宦官干政的覆辙,以及太监在种种限制下是如何取得权力与地位。本书描绘了那些曾经忠诚却最终背主的大太监,也展示了普通太监的生活。这些故事充满了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为我们窥探清宫世界提供了一个迷人的视角。

提琴与坟墓

※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为世界所熟知的西班牙作家加西亚•洛尔迦诗歌精选 ※他是被全世界拥抱的诗人,甜蜜如雪地里一声啜泣 ※莱昂纳德•科恩和帕蒂•史密斯都从他的作品中获得过源源不断的灵感 《提琴与坟墓》收录了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的70首诗歌代表作,并另附两则剧本片段,所选篇目写作年代贯穿他整个创作生涯。 洛尔迦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为世界所熟知的西班牙作家。他的诗歌音韵悠长,感知细腻,想象绝妙,堪称传统与现代技艺的完美结合。字里行间的情绪涌动孤独又热切,融合了极致的快乐和悲伤。 他的诗歌与人生是对西班牙本可能有的一个更好时代的留念与预想,那是保持谦卑、满怀勇气地用写作反抗不公,是替社会底层没有声音的人奔走发声,是把戏剧艺术带到最偏僻的乡间田埂,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拥抱世界——毕竟最后的最后,爱的定义,是一个人拥抱另一个人。

我的妹妹是连环杀手

★致命的美貌,暴力的蒙太奇,女儿与女友们的痛快复仇:Kill Them All!! 一本无法无天的书,一个充满杀戮但让人发笑的故事——其故事内核与互联网上著名女性主义运动 “姐姐来了”有着相似之处,只不过是暗黑版的。 ★姐妹间的嫉妒与扶持,父权下的挣扎与反抗,爱人间的渴慕与犹疑,反社会 人格下的女性情谊; 作者挖出了家庭生活的黑暗核心:一团暴力与性别问题的混合物。女性活在暗影之下,与创伤共生,进而衍生出复杂的姐妹情谊与道德关系,形成别样的性别反击,是当下非常应景的一本书。 ★疯狂,有趣,天才之作,88年生新锐作者,以长篇首作斩获英国图书奖年度犯罪小说奖,入围布克奖、女性小说奖,入选多家媒体年度榜单、亚马逊畅销榜:

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

丝绸之路,是商业贸易之路,也是东西对话之路,是友好往来之路,更是文化交流融合之路。本书作者从西安、碎叶、撒马尔罕、布哈拉、伊斯坦布尔,带领大家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古代文明现场;并通过自己考古生涯中值得铭记的经历,比如青海都兰吐蕃大墓的发掘,对海底沉船“黑石号”的探密等等,看考古现场,读出土文物,亲眼见证遥远的历史,亲手探索未知的文明。本书有大量考古现场照片及精美文物照片,是不可多得的考古视觉盛宴。

一场对谈

* 一场诺奖女作家和女性社会学家之间的真诚对谈,打破文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 * 一场关于阶级问题、代际问题、老年问题和女性主义问题的对谈 *一场反思个体的亲密关系、情感和人生经历的对谈 安妮·埃尔诺是著名女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斯-玛丽·拉格拉夫是著名女性社会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自1970年代以来,这两位女性知识分子一直在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保持交流。她们都出身平民阶层,如今成为社会精英,都曾受到布尔迪厄的影响,都有阶级跨越的共同经历,都是“阶级叛离者”。 本书记录了两位女性之间一场关于阶级问题、代际问题、老年问题和女性主义的对谈。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最终在文学和社会学之间勾勒出个体和社会解放的共同愿景。